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网络搜罗 > 汽车生活 > 正文

国内汽车召回为什么这么困难?

2014年06月30日 汽车生活 ⁄ 共 1569字 ⁄ 字号 暂无评论

提起国内汽车的召回问题,可以说能够让消费者憋有一肚子火要发。而这种无名火气从何而来、又如何能够的发泄出去,恐怕连消费者自己也说不清。其原因就在于,汽车召回是看得见、却又很难摸到的大问题。因为,国内的汽车召回相应标准欠缺,纵然就是国际召回的车型在多、类型再广,也可能让国内消费者望尘莫及。同样,由于国内在召回问题上可钻营的空间巨大,也使得发生在国内的汽车召回事件,不得不蒙上诸多的感性的色彩。为此,在国际上尽管召回已经成为车企后续服务的一部分,但正是由于国内是处在非理性环境下的感性召回,这就容易使召回以外的问题更突出,自然就会让消费者深感头痛不已了!

之所以说,国内汽车召回的感性色彩太浓,是相比于国际市场理性召回而言的。相比之下,国际市场的召回,一方面是拥有着对召回严格的标准可循,能够在具有说服力的前提下,让企业心服口服的来满足对消费者的各项服务要求;另一方面是召回的办法与规矩严谨,这就在一定情况下解决了召回后的消费者满意度问题。所以,如果按照国际市场对召回的理解来看,召回本身并不是不能容忍的事情。如果针对召回问题,车企为了逃避召回耍小聪明、或者在召回过程中不负责任,很有可能就会受到最严厉的处罚与抨击。

应该说,在国际市场较为理性环境下进行汽车召回,不仅拥有者雷打不动的召回标准、严谨的调查能力以及不打折扣的执行力;更有着对召回的客观认识以及来自消费层面的平常心,这都是构成理性环境下汽车召回的前提。为此各个汽车企业就不能不及时有效地对故障车辆进行召回,并同时对进行召回的消费者同步负责。甚至可以说,无论召回多少车辆,只要是在企业后续服务范畴内的召回,都能够被相关各方(指管理方的政府、责任方的企业以及当事方的消费者)所理解与认可。相反,不能被理解的,恰恰是车企对召回抱有侥幸心理、甚至采取下作的办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召回的话,很容易就成为理性召回环境下的众矢之的。像几年前丰田出现的脚踏板门事件,就是因为企业惧怕理性召回而采取了见不得光的做法进行掩饰,反而成了美国市场召回史上最大的处罚对象!

其实,针对国内的召回问题,之所以说感性色彩影响了政府的召回服务。就是由于,相应的管理标准模糊,以至于将国内汽车的质量召回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。而队国际汽车的召回,往往都是民不举官不纠!显而易见就会使车企的耍小聪明与不负责任的行为被人为放大。这不仅造成了双重标准对待国内消费者的不公平、也同时也存在着令消费者维权越来越难的现象。归根结底就在于,国内的针对召回标准,在细节上很难找到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举措,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类似于有些企业的“断轴门”事件蔓延以及有些企业无视消费者的现象的存在。这样所凸显的问题,就不仅仅是技术环节的问题,更多的是技术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。就像,近日揪出的央视3.15的腐败官员,能说他们在”断轴门”等问题上没有做手脚、没有起到与事实相悖的作用吗?!,同样。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,也很容易对召回问题添油加醋。甚至受益于某些企业作违心的平衡,最终只能使国内的召回更容易被捣鬼!所以,在国内应对召回的问题上,的确应该从管理标准以及企业自律等方面先寻找原因、再寻求解决办法,只有这样,国内汽车召回才能逐步回归到理性层面上来。

客观的讲,召回问题并不是影响汽车发展的主要障碍。其关键就在于,理性环境下的汽车召回本身,已经成为企业针对消费者服务的另一种形式。如果要说召回对谁最为不利的话,恐怕只能是企业需要在召回上、进行反复投入与重建技术的诚信。而相应感性条件下的召回,更容易使技术召回以外的问题凸显,这不仅会让汽车技术故障难以得到最好的解决、还容易使车企与消费者人为的形成对立面,这恐怕才是感性召回最大的弊端!如果,国内不能很好的重视非理性环境下召回所带来的大问题,就很容易使召回离谱、越来越变味,这恐怕才是最不能让消费者多容忍的!

给我留言

留言无头像?


×